2022年,全省自然資源工作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圍繞錨定“兩個確?!?、實施“十大戰略”,以提升自然資源支撐保障能力為主線,堅持保護資源和保障發展相統一,堅持依法管理和改革創新相統一,深入推進實施十三項重點工作,推動全省自然資源事業發展提質提速,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一、全力保障高質量發展用地需求
一是實施非均衡發展差異化土地政策。全力保障國家和省確定的重大戰略發展空間,優先保障創新平臺、創新主體等創新空間,重點保障公共服務、產業發展、避災減災救災等功能空間,切實保障鄭州國家中心城市以及洛陽、南陽副中心城市等重點區域發展。
二是全面保障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切實保障納入國家重大項目清單及省級重點項目清單的單獨選址項目、“三個一批”項目、省重點項目清單的計劃新開工項目用地。用好災后重建特殊用地政策,保障村民集中安置區、賈魯河、衛河(共渠)等重點水毀工程和標志性水利工程建設用地需求。
三是加快實現“拿地即開工”。全面實行縣(市)及省級以上開發區用地直報。探索用地用林審批聯動,探索建立“雙清單+雙承諾”用地規劃審批模式。全面推動工業用地“標準地+承諾制”,構建土地供需“云上”互動機制,加快實現“地等項目”“拿地即開工”。
四是完善支持房地產調控土地政策。因城施策,適當增加政策彈性,指導重點城市穩定住宅用地供應節奏??茖W設定住宅用地出讓規則,加強住宅用地項目開竣工管理,堅持和完善住宅用地信息充分公開。
二、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一是壓實耕地保護責任。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層層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
二是嚴格耕地用途管制。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一般耕地用于糧食生產和其他農產品種植,永久基本農田主要用于糧食種植。研究制定耕地“進出平衡”管理辦法,確保穩定耕地一畝不減。三是規范耕地占補平衡。建立補充耕地立項、實施、驗收、管護全程監管機制,所有“上圖入庫”的補充耕地信息逐地塊在網上公開。加大省級補充耕地指標調劑力度,完善省級補充耕地有償交易平臺,保障重點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需求。
?三、深入推進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攻堅深入推進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攻堅
一是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全省統籌、有保有壓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在總體穩定前提下適度優化。城鎮開發邊界要依據自然地理格局、人口變化、節約集約用地水平和水資源約束等綜合劃定。
二是高質量編制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布局農業、生態、城鎮等功能空間完成省級規劃編制報批工作。同步建成全省統一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管信息系統。
三是同步推進省級以下規劃編制。加快市縣鄉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組織開展鄭州大都市圈、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南陽省域副中心城市國土空間規劃編制。
四是加快編制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組織編制省級開發區國土空間規劃,保障產業用地不低于60%。指導城市更新區域、成片開發區域的詳細規劃編制,開展重點區域、重要節點城市設計工作。出臺《河南省村莊規劃編制和實施辦法》,鼓勵支持各地建立鄉村規劃師制度。
四、提高能源礦產資源保障能力
一是加大基礎地質調查勘查力度。完成礦產資源國情調查任務,全面調查我省64個礦種、1953個礦區資源數量、質量、結構和空間分布。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加強地熱等清潔能源勘探開發。
二是深化礦產資源管理制度改革。積極推進采礦權“凈礦”出讓工作,建筑石料類采礦權必須“凈礦”出讓。加快保供類煤礦用地組卷報批。
三是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編制實施省市縣“十四五”礦產資源總體規劃。鼓勵礦山企業開展尾礦再選、固體廢棄物再利用。進一步完善綠色礦山建設評估體系,開展綠色礦山建設“回頭看”。
五、提升節約集約用地水平
一是強力推進存量低效建設用地盤活利用整治專項行動。力爭全年盤活利用2019年底前批而未供土地16.5萬畝以上,處置閑置土地3.5萬畝以上。
二是嚴格土地使用標準。加強項目生成階段集約用地審查,嚴格各類建設用地標準管控和項目用地審批。建立符合我省實際的土地使用標準,積極推廣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
三是建立健全“畝均論英雄”政策體系。強化開發區投資強度、畝均稅收等實時監測評估,完善批、供、用全鏈條監管機制。創新開發區節約集約用地評價機制,完善政府引導、市場參與的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政策體系。
六、持續開展礦山綜合整治和生態保護修復
一是堅決遏制新增違法。對新發現的非法采礦行為堅決快偵快辦快結,從嚴從重查處到位,提高違法成本和執法震懾力。對違法行為屢禁不止、礦業秩序混亂的地區開展重點督導,嚴肅查處無證開采、露天礦山越界開采、破壞生態和資源等違法違規行為。
二是科學推進存量治理。加快完成中央環保督察交辦廢棄礦山修復。探索完善生態保護修復體制機制,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在衛輝、安陽、方城等10個重點片區探索區域礦山綜合治理新模式。
三是健全完善長效機制。報請省人大出臺《河南省露天礦山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條例》。制定綠色開采指南、優化礦山布局等管理辦法,形成“1+N”制度體系。
七、突出抓好地質災害防治生命工程
一是精準排查隱患。開展地質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切實做好靈寶、輝縣等51個地質災害易發縣區1:5萬地質災害風險調查及重點地區1:1萬地質災害精細化調查。全面排查全省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結果及時動態向社會公布。
二是加強科學防御。修訂完善《河南省地質災害防御應急預案》,建立地質災害防御及應急體系。各市縣局制定本地區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加強演練,做到任務明確、責任清晰、應對有方。
三是全面提升防治能力。完善“人防+技防”的監測預警體系,建成全省統一的智能化地質災害防治信息系統。對高風險地質災害隱患點,實施避險移民搬遷或開展工程治理,重點加強險情緊迫地質災害隱患點快速治理。建強地質災害防治隊伍,加強技術支撐人員、群測群防員教育培訓。強化與氣象、應急等部門協調配合,堅決守牢地質災害防治“金標準”。
八、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
一是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編制完成并實施河南省黃河流域國土空間規劃、沿黃生態廊道建設規劃、黃河灘區國土空間綜合治理規劃等專項規劃。推進黃河流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破壞調查評價,加強中游礦山生態修復,推進下游灘區國土空間綜合治理,加快沿黃生態廊道建設。
二是持續推進森林河南建設。深入開展科學綠化示范省建設,做好造林綠化空間適宜性評價,將造林綠化空間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管理,嚴禁違法占用耕地造林。加快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推動設立太行山國家公園。制定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穩步提升實施方案。
三是謀劃實施一批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力爭河南秦嶺(東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進入今年國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建設行列。強化南水北調中線干渠生態保護,部署開展石漠化治理,加強水源區生態修復,加快實施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推進實施五里川河及老灌河流域礦山綜合治理。
四是有序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試點地區做好全域規劃、整體設計、綜合治理,整體推進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鄉村生態保護修復和歷史文化保護,促進耕地保護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九、嚴格自然資源執法督察
一是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執法快速反應機制。全面建成使用“天眼”系統,加快建設全省自然資源指揮中心,優化“一網兩長”進出機制、管理機制,健全監測預警體系,加快實現對違法行為的實時發現、實時推送、實時處置。
二是健全自然資源督察制度體系。制定自然資源督察制度文件,建立聯合監督、考核和多部門聯合懲戒機制,壓實市縣政府保護自然資源主體責任。
三是從嚴開展專項問題整治。穩妥有序開展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整治,“零容忍”遏制新增,試點先行分類分步整治存量。常態化開展違建別墅清查整治,加強動態監測監管,深化部門協調聯動,堅決嚴防新增。深入開展“挖湖造景”清理整治專項行動。
四是堅決查處重大違法案件。高質量開展衛片執法,適時組織“護田”“磐石”專項行動,嚴厲打擊自然資源違法行為。加大對違法占用耕地重大典型案件的立案查處、掛牌督辦、公開通報力度,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十、強化基礎測繪地理信息支撐
一是豐富基礎地理信息資源。落實好“十四五”基礎測繪規劃,豐富1:1萬至1:500各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和數字化產品。推進“河南一號”衛星項目建設,實現全省優于1米分辨率的衛星影像每兩月覆蓋一次。推進實景三維河南建設,推動建設數字孿生城市。
二是加強測繪基準管理。依托河南省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中心,統籌全省測繪基準基礎設施資源。做好全省測量標志的分類普查與保護,進一步規范永久性測量標志的拆遷與重建工作,探索以鄉(鎮)為單位的測量標志保護管理模式。
三是提升測繪行業管理服務與創新發展能力。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測繪行業新型監管體系。推進新型基礎測繪廣泛應用,推動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關聯與融合,加快建設鄭州、安陽、駐馬店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支持洛陽、南陽、鶴壁探索推進“地理信息+”和“+地理信息”的新應用、新業態、新模式。
十一、積極推進重大基礎工作
一是加快編制實施“十四五”規劃。各市縣局抓緊編制實施本級“十四五”規劃,確保規劃可實施、可考核、可落地。
二是推進國土三調等重大調查監測成果共享共用。全面完成各級國土三調主要數據發布工作,強化與變更調查成果、管理數據以及相關部門調查成果的疊加集成,實現“三調”數據與相關數據的銜接融通。以地理國情監測和變更調查為基礎,以衛星遙感為基本手段,切實加強對穩定耕地、基本農田、閑置土地、礦山生態修復、地下水等重點目標的動態監測。
三是提高自然資源科技創新水平。鼓勵全系統4家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積極參與省實驗室等高水平創新平臺建設,強化對42家已經批準建設的廳科技創新中心動態管理。研發深部資源探測評價技術,加強先進采選冶技術與裝備的推廣應用和創新。
四是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完善國有建設用地市場化配置機制,進一步擴大國有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范圍。健全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彈性出讓等工業用地市場供應機制。完善土地二級市場交易平臺和交易規則,健全服務和監管體系。完善城鄉公示地價體系,實現全省城鄉基準地價和城鎮標定地價全覆蓋。
五是提升全系統信息化管理服務水平。印發《河南省自然資源數據管理暫行辦法》,編制全省自然資源數據目錄標準?;谑d一體化OA辦公云平臺,構建省市縣三級“統一門戶、統一認證、統一入口、統一出口”的全省自然資源信息化管理體系。
十二、深化自然資源領域重大改革
一是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各縣(市、區)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審批工作,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配合農業農村部門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滿足農村村民建房合理需求。加快落實保障和規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政策,積極穩妥推進宅基地復墾券交易,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二是深化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確權登記改革。全力推進自然保護地等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深入開展不動產登記提升專項行動,持續推進“全豫通辦”,加快實現“交房即交證”。穩妥開展農村不動產確權登記,按時完成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成果更新匯交。
三是統籌開展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做好2021年度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報告編制工作,全面完成資產清查及平衡表編制試點,全力推進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試點,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國家試點。
十三、切實防范化解自然資源領域重大風險
一是持續推進“不動產辦證類”問題樓盤的化解處置。堅持“化存量”與“防增量”并舉,加快推動問題化解、臺賬銷號,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二是統籌做好安全生產相關工作。持續加大對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礦山綜合整治、礦山生態修復等重點領域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力度。健全森林防火網格化管理責任體系。
三是切實抓好信訪穩定工作。集中開展重復信訪積案化解專項治理,重點做好土地占用、土地征收、礦產資源開發等信訪高發問題的化解工作。落實自然資源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維護好群眾合法權益,確保自然資源領域安全穩定。
監制:王星
審核:賈永增
責任編輯:張寧
本文轉自公眾號:河南自然資源